发布时间:2025-10-15 17:01:48    次浏览
3月24日,中国气象局与农业部发布的农林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指出,4月3日之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菌核病可能偏重发生,各地已进入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阶段。公众如果留意往年的新闻报道,几乎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气象、农业部门就会拉响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警报”。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郭安红告诉记者,这是由长江流域天气特点及油菜生长期特征等因素决定的。3月中旬至4月初是油菜菌核病高发期油菜菌核病是威胁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达10%至30%。作物患病后,茎部容易形成空腔或腐烂,导致茎枝萎蔫枯死。查阅近三年的相关资料,记者发现,2013年,气象、农业两部门在当年3月28日发布长江中下游油菜菌核病将偏重发生的预报;2014年,发出该预报的时间是在当年4月1日;今年则是在3月24日。郭安红说,一般来讲,3月中旬至4月初的确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既要有比较充足的菌源,也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随着春季温度回升,挨过严冬的菌源陆续苏醒,菌核子囊盘进入萌发盛期,子囊孢子成熟后,借助气流传播。此时,如果温度适宜,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持续过湿,田间空气流通性差,就有利于菌丝体感染。郭安红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在3月中旬前后容易遭遇连阴雨,这种天气非常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发展。”同时,每年3月中旬,长江流域种植的油菜普遍进入开花期,而开花期的油菜恰恰容易感染菌核病。此外,这一阶段既是油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亦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一时机防治油菜菌核病,会对当年收成影响极大。因此,每年这一时期,我们都会发布相关预报。”郭安红说。今年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比往年严重郭安红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油菜菌核病现病早,发病情况也较去年严重。从气象因素看,一是冬季温度偏高,油菜开花期普遍提前;二是今年2月中旬前后,长江中下游就开始出现连阴雨,往年则是在3月初。因此,今年,两部门联合发布油菜病情预报的时间也是近三年最早的一次。据农业部病虫情报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将重于2014年,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截至3月20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油菜菌核病处于叶发病始盛期,发生面积1442万亩、较上年增加10.8%。那么,为何今年发病情况更为严重?“首先是气象条件适宜,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寡照,降雨日数多在10天以上、江南大部达15至25天,日照时间偏少4至9成,部分低洼农田土壤持续过湿。”郭安红说,“同时,连续多年,长江中下游油菜菌核病发病条件都比较好,而油菜主产区又多为连年或连茬种植,田间积聚了充足的菌源。因而,今年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郭安红建议,广大农民朋友及相关部门应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晴天且无风或风小时喷药防治病害,避免药物被风吹走或雨水冲走。